寻“味”中国年|在“春节文明之乡”过年,有
栏目:专题报道 发布时间:2025-01-27 09:04
新华社成都1月25日电 “春节发祥地,阆中世界稀。我是‘春节白叟’落下闳,给各人送福喽!”春节将至,踏入四川阆中古城,好像穿梭进时间地道,置身千年汗青的度量之中,古城内大巷冷巷张灯结彩,年味劈面而来,喜庆的气氛沾染着每一位到来的旅客。2025年春节,是春节申遗胜利后的首个春节。而作为“春节文明之乡”,四川阆中的年味儿更有别样的风度跟魅力。“春节白叟”在走街串巷赐福。新华社记者 薛晨 摄存在2300多年汗青的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,是中国现代地理学家、历算学家落下闳的故乡。据文献记录,西汉时代,巴郡阆中人(即四川阆中)落下闳“善地理星历之学”,其主导体例的《太始历》初次将二十四骨气归入历法,并正式断定夏历正月月朔为新一年的第一天,初次恒定“新年”,即古代意思的“春节”。“《太始历》的胜利创制,落下闳作出了最为主要的奉献,因而阆中人亲热地称他‘春节白叟’,阆中也被称为‘中国春节文明之乡’。”阆中名城文明研讨会会长张治平说。跟着光阴更迭,华夏文明、巴蜀文明、巴楚文明等在阆中融合碰撞,逐步构成了阆中多元容纳、独具特点的春节风俗。阆中的年味是从尾月初八就开端,各式春节民风运动会始终连续到夏历仲春初二“龙仰头”。现在年春节,为了表现“寻春节之源”主题,阆中构造了活态春节风俗展现。古城里的展演步队。新华社记者 薛晨 摄“抢银水”通报了勤奋致富的理念,夸大“一日之计在于晨,一年之计在于春”的情理;身着白色官服、官帽的“春倌”挨家挨户“说春”“报春”,为各行各业奉上春的祝愿……古城里,一个个外地春节风俗片断被复原归纳,也失掉了旅客们的声声喝采。“明天离开阆中就是想感触一下浓浓的年味。不只看到了春节白叟赐福、张飞巡城,还看到了阆中特有的赶年兽、制爆仗、抢银水风俗,都是第一次见到,很离奇也很有过年的气氛,盼望这些传统风俗能够始终传承下去。”旅客朱发琼说。充斥浓浓年味的阆中古城(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 薛晨 摄在传承千年的基本上,阆中春节文明更与时俱进,一直翻新:在亮花鞋等传统舞台扮演中融入了大批光影殊效技巧,让不雅众好像置身活动的春节画卷之中;在舞龙舞狮中奇妙联合文旅互动,让更多人可能参加此中。“传统运动的表示情势一直冲破,是阆中春节文明得以无效传承开展的主要一点。”张治平表现。“每年春节时期,咱们构造发展‘万人同品腊八粥’‘千龙千狮舞新春’、张飞巡城等民风运动都超200场,旅客跟市平易近在阆中能够休会多姿多彩的春节文明。”阆中古城景区治理局局长张玉杰说。谋划:涂铭兼顾:叶含勇记者:李力可、薛晨